开幕倒计时

0 0 小时 0 0

媒体中心

国四产品升级,农机产业步入中高端发展新阶段,如何做产品品质的领先者?

undefined

随着国四产品的升级,标志着我国农机产业步入中高端产品发展的新阶段。行业“普惠制式”的发展机遇期、同质化的产品供给期已经过去,从整个行业发展态势来看,低品质产品销量持续减弱、高品质产品不断承接新的市场份额,推动整个产业持续发展。
农机市场常青的企业主要是品质持续领先的企业。1-9月份,尽管农机市场出现阶段性调整,大中拖、小麦收、玉米收等产品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。头部企业、实力企业市场位势稳步提升,部分机型逆市上升,多项运营指标创造近年来的最好水平。尽管不同客户有着不同的产品品质诉求,随着产品的不断升级,用户对品质的需求不断提升,同类产品比质量、比价格是购买的首要选择。部分中尾部企业产品下滑幅度同比超过50%,社会库存不断挤压,传统用户品牌购买意愿转移,主要原因就是切换后的产品不能达到用户的高品质要求。
尽管国内农机企业已经批量推出系列动力换挡拖拉机、无级变速拖拉机、新能源拖拉机、大型收获机械等高端产品,但市场需求仍然偏弱。高端客户认为这只是解决了高端产品有没有的问题,需要突破好不好的高品质门槛难题。这是部分高端用户宁愿出高价购买外国品牌同类产品的内在原因。客观的说,国内多数农机企业在产品品质提升方面有大量的工作要做。除头部企业外,国内多数农机企业尚没有突破同步器换挡、纵轴流滚筒制造技术瓶颈。研发投入严重不足,据不完全统计,国内农机企业研发投入比例达不到跨国公司的一半。部分企业缺乏研发、制造与战略采购协同能力,无法制造出高品质产品。多数企业产品自制率偏低,主要零部件长期依靠外部采购,企业制造单元只能说是组装车间。同时,由于高技能一线蓝领员工缺失,尽管能够“组装”出高端产品,但错漏装、渗漏油、一致性差等问题难以有效克服,作业效率达不到国外同类产品质量水平,MTBF平均水平不到国际先进企业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二。值得关注的是一些企业重型农机产品故障率较高,短期内没有吃透全项技术,实施局部增强改动又带来系统不同部位出现新故障,整体上既分析不出原因更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初步判断,全年农机市场将有部分产品销量预计出现30%左右的降幅,这种下降趋势将延续到明年初。综合分析,明年市场不排除会整体回升,出现20%左右的增幅。随着部分产品市场阶段性调整,竞争逐步加剧,有专家指出,未来3年至5年,部分主机产品会有30%至50%的品牌或将转型或退出。虽然竞争十分激烈,但退出的品牌将留出相应的市场空间,让留下的品牌产品更有市场。
市场优胜劣汰是不变的铁律,产业升级的机遇注定会留给高品质产品。致力于未来发展的企业,应该看到,在高品质产品的替代下,传统的低品质市场会不可避免的进入需求“冬眠期”。需要尽快摆脱“低水平投入、模块化复制、同质化竞争”传统的竞争圈。实现产品发展的当务之急,就是要全面提升产品品质,努力解决农机产品MTBF长期不高的现象,主动适应用户作业的主动性要求。
一是全面提升品质
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和手段,找出制约品质提升的问题及其问题产生的原因,明晰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突破重点。开展专项查问题,主动对标行业发展趋势,查找自身“做错了没有”,对标竞争对手“做好了没有”,对标企业目标“满足了没有”。实施综合找办法,任何问题的产生总是有不同的原因,甚至深层次全局性的原因。需要从领导决策、产品研发、生产采购、质量管理、员工技能等多方面进行资源、能力不足查找,真正找出问题并实施针对性的解决方案。整体系统去推进,协同产业链、价值链铰链互动、整体推进,形成自我矫正、不断创新的管理平台,努力确保高品质产品的有序发展。
二是加大品质宣传
酒香也怕巷子深。目前,大中拖、收获机械等产品严重供大于求。大中拖产品有240多家品牌,小麦、水稻、玉米收获机械产品有近200家品牌。很多用户对不同的产品功能、性能了解不太清楚。这就要求相关农机企业加快提炼出好懂易记的本企业产品亮点,加大产品的宣传、推广力度。主动将由传统的线下门店、展场、作业现场延伸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充分利用抖音、快手和微信等平台,对用户进行多角度、宽领域、长周期的宣传、推广。
三是保持产品品质
高品质产品管理需要常抓不懈,避免出现反复。现实中经常有企业因市场需求、阶段性领先等因素影响,放松了对产品的高品质管理,偶尔出现“萝卜快了不洗泥”现象,产品品质同步起伏或一年好一年起伏的现象,影响了企业品牌及产品形象。这就要求相关企业,时刻绷紧品质这根弦,通过体系、制度建设,全面全程做好高品质产品的全周期管理,抢占市场的先发竞争优势。
总结
未来的竞争,客观上说是以产品品质为主导的价值竞争。买方市场条件下,产品品质达不到市场要求的企业生存压力加大,率先突破者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。任何一家企业不但要有好的产品品质,还要不断提升作业质量、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。每家企业都会对自家的产品有着较深刻的理解,要确保产品品质顺应产业规律和终端用户的要求,做到农机农艺融合,及时将用户对产品的诉求体现在产品的改进和升级,不断提升产品的作业效率与价值。对于产品质量相对稳定的产品,要根据用户需求,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。储备充足的备配件货源,满足用户的服务诉求。建立服务承诺机制,全面提升服务相应能力。加强售后服务人员技能建设,有效应对各种服务难题。通过各相关利益方的协同,全面发挥出高品质产品的使用价值。

来源: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

申明: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网转载,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,我们协调给予处理(或删除)。如不同意本网之转载,请及时告知本网撤除。电话: 0471-4223080

undefin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