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幕倒计时

0 0 小时 0 0

媒体中心

延长重点农机产品“三包”期,你希望是多久?提升农机品质上日程

undefined
近日,三部门联合发文,提出“加快提升农机产品质量水平”。通看全文,其中有一点格外引人注目:推动延长拖拉机、联合收割机等重点农机产品“三包”有效期。禁不住好奇:重点农机“三包”期,最少要延长到多久?

揣测农机用户“欲期”底线

据了解,目前农机业界,除了普遍的1年期,有部分农机产品,比如插秧机,推出整机“质保2年”或“质保3年”。不过,大部分农机的“三包”期,多为整机质保1年,只是部分零部件质保2年、3年。而宣传、销售时,商家却多以最长时限为噱头。

常言道:“新三年,旧三年,缝缝补补又三年”。如果真要延长重点农机“三包”期,最少3年总应该有吧?购买并使用农机的人,多是务农的农户出身。从朴实的农户角度出发,估计他们都会将购买3年内的大件物品,称之为“新”。这个底线,希望不会被突破。

不过,除了“三包”期,农机用户似乎还格外看重“首次故障”时间点,也就是购买农机为起点,常规操作使用时,第一次因故障而停机、维修的时间点。此外,还有使用寿命,也就是购买农机后,几年或作业多少小时后,维修成本和购置新机成本大体相仿。当然,这两个时间点,很难受到人为控制,而“三包”期,更容易人为限定。

 提高准入门槛,净化市场环境

试想一下,如果真要延长重点农机“三包”期,对我国农机产业来讲,可说是利大于弊。首先,农机“三包”期延长后,直接受益群体,肯定是农机使用群体。毕竟,农机“三包”期延长,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农机品质提升。在老旧农机报废更新方面,用户手中的农机寿命延长,就能减少更新换代频率,节省下来的钱,可算作在用农机的利润。

不过,农机制造、销售环节的群体,也就是农机厂商,很有可能不情愿延长“三包”期。对于农机厂商而言,自然是希望当年出厂的新农机,当年销售一空,使得资金快速回笼。有些急功近利的厂商,甚至希望用户购买农机就像“割韭菜”,频率越快越好。如果农机品质提升、“三包”期延长,岂不是降低了“割韭菜”的频率,农机厂商赚到的钱很可能打折扣。

其实,从长远角度考虑,延长农机“三包”期,可以变相提高农机业界的准入门槛。几个人凑钱买张图纸和流程工艺,然后开个小作坊,就能生产拖拉机。这在农机业界已经公认,是完全可能的,而且也有人在这样做。但是农机售后“三包”,特别是国家相关管理机构延长“三包”期后,那些农机小作坊,或将无力承担运营成本,进而退出农机行业。

一蹴而就不现实,循序渐进有可能

长重点农机“三包”期,虽然很容易操作,但是可能不大现实。近三年,格外受农机行业瞩目的焦点之一,拖拉机补贴比例下调。并不是在一年之间完成,而是每年下调一定比例,第三年才完成原定目标。有了这个农机业界焦点“案例”,估计延长“三包”期,也会采用类似的经验。不过,具体需要多久才能完成既定目标,还要看政、厂、商之间的博弈。

有个实现的路径,很有可能会成为重点。目前的现实是:整机“三包”年限,部分重要零部件“三包”年限,没有整齐划一,如果再有不良商家混淆概念,用户很可能一头雾水、分辨不清。一般情况下,零部件的“三包”期,较长于整机。因此,逐步延长农机整机“三包”期,使其和零部件“三包”期相同,然后不分整机和零部件,再延长农机“三包”期。

政策关切,自上而下捋出抓手

其实,延长重点农机“三包”期,只是农机产品的后续保障,是提高农机质量的抓手之一。对于农机产业而言,提升农机产品质量,“治标又治本”的关键抓手,还是在生产制造环节。粗制滥造关乎准入门槛;伪造仿冒关乎知识产权保护。可说是多个方面,都影响着农机整机的产品质量。

从发布的公文不难看出,我国农机管理以及相关机构,已经发现近年来,一些农机产品可靠性不高、耐用性不强、性能不优,产品质量和售后保障能力不够等问题,还有待解决。为此,着重强调农机制造企业的产品质量主体责任。可见,相关机构要从源头,把控农机产品质量。此外,更是重点关切农机“研制”期间,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。

总结


很多政策上的“风吹草动”,并不是空穴来风。尤其是当今的农机业界,“暴风雨”来临之前,一般会有预兆。提前做出预判和防范,才有可能防范于未然。那些醒目、“炸眼”的留言,农机用户的心声,无情地揭露着农机业界的现实。又进年底,或喜或悲的农机厂商,应该看得更远些。

来源:大田传媒|农机360网

申明: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网转载,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,我们协调给予处理(或删除)。如不同意本网之转载,请及时告知本网撤除。电话: 0471-4223080

undefined